第113章

他这话说完,还不待谢问渊应声,一侧的户部尚书冯评捋了捋髭须,望着纪行晏这古板守礼的性子,也忍不住哈哈笑出了声:“纪大人这是忧愤多日,淤积于胸啊。”

纪行晏闻言,瞧了眼正喝茶品茗的冯评,呛声道:“哼,冯大人倒是置身事外,轻松自在得很呢,就不知等回鹘铁骑南下,赈灾米粮拿不到手,你这桌上龙井可还品得下去?”

冯评被呛倒也不气,笑着给纪行晏倒了一杯茶水,递上去时说道:“这倒不牢纪大人费心了,我方才来时得到消息,商户救灾米粮已经备好,国中上下四十城的乘风驿已向地方官府报备,能够立刻运载捐赠米粮送往两湖灾区。”

冯评说了这话,谢问渊就抬眸望向他,问道:“如此应当赶得及。”

冯评现下虽说得轻松自在,但也只不过是因为他得到了这个消息,要知道前几日他面上虽是不显,但心头并不比纪行晏冷静多少,“说来,这钟家东家着实有些本事,不

过五六日,国中上下的乘风驿就动了起来。”

那日谢问渊告诉他钟家会助他们运送米粮,让他不必太过担忧,但他心头却是害怕这钟家安排不过来,拖了时日的,毕竟商人总归要以生意为重,就他所知,钟岐云不管海运、河运还是陆运,皆是繁荣兴旺,可是不缺生意的,要空出这么多的闲暇和船只、人力来运送米粮,哪是那么容易的?只怕安排好现有的生意,都得花上一段时,开运米粮起码也得到半月之后了。

哪知这才不过几日,那钟岐云便都办妥了。

想到此处,他亦不由得瞧了谢问渊,就不知谢大人是如何才让这钟老板这般听命......

冯评的目光,谢问渊自然注意到了,他微微侧目望去,问道:“冯大人有事?”

冯评也不遮掩,直说道:“下官只不过有些好奇,如今看来这钟家老板倒也不似传闻中与大人交恶才是。”

“交恶?”谢问渊忽而勾唇笑道:“此话怎讲?”

传闻他与钟岐云交恶?谢问渊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都是一些闲谈,不值当在这说道。”

谢问渊笑了笑,不再去细问,只向屋子各位说道:“米粮之事既已不成问题,那我便先予诸位说了,此前我本不预掺和到皇位争斗之中,可身处这般位置,哪可能一身清风置身事外?之所以我至今未令各位大人动作,我亦是在等,等今上的态度。”

封徵帝聪明了一世,怎可能临到节点犯了糊涂?

谢问渊心头冷笑,从头至尾,至少这三年来,久病不治的就不是那个躲在后边夺取几个兄弟手中势力的太子,接受那回鹘的美姬不过是顺势而为,夜夜笙歌更是一个幌子,只为凸显他封徵帝尚且身强体壮,掩其久病难治之实罢了,这一点倒是魏和朝被他伴了数十年的君王摆了一道吧。

既是想要他谢问渊和魏和朝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他渔翁坐旁得利,那若是鹬鸟并不无争斗之念想,那焦急只会是渔翁了。

“诸位大人倒也不必忧心,暂且与魏和朝下面的人周旋着,西北大军虽败,小将军谢问灼虽是少年,但暂且挡住回鹘大军的本事还是有的,西北大军下不来。”说到这处,谢问渊顿了顿,又道:“不过亦需多加小心,大军踏不进,但只怕精兵强将会迂回赶来助魏和朝夺权。”

“如今魏和朝动作越大,我猜想,要不了多久,皇上应当要等不下去了。”

“如此,那便是最好......”

八月二十七,日头斜落时,宫里王公公亲自前往尚书令府上,代封徵帝传来口谕,召见谢问渊。

作者有话要说:久等

第141章

皇宫内御书房。

门外,王公公微微躬身道:“皇上,谢尚书令到了。”

紧闭的书房门内,许久才传出浅淡的声音:“让他进来吧。”

王公公垂首:“是。”

随后他上前半步推开了房门,侧身向谢问渊道:“谢尚书令请。”

谢问渊微微点头:“有劳公公。”

王公公微微摇了摇头,待谢问渊踏进房门,他伸手将房门再次关闭,并未像往常那样一同进屋。想来今日“议事”,便是跟了封徵帝四十余年的王公公也听不得的。

谢问渊心下嗤笑,倒是像封徵帝的做派,除了他自己,他从未真正信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