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长寻坡[种田] 英桃 3406 字 10个月前

没过一会儿,黎阳就把他胳膊推开了,压的胸口闷……

这套胳膊本来分量就不轻,再加上谭帅故意把力量往这边倾斜,黎阳可禁不住。

“谭哥。”黎阳跟他说起了正事,“现在的工厂都不咋景气,我总感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不用着急开厂子,再等等。”

“我说等,不说啥都不干,我继续收集信息,车队的事情也够你忙了……”黎阳继续解释道。

不管怎么样,赚钱不能停,以后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市场在开放,一切都改变很大,很多工厂和企业无法捕捉到这种改变,很容易在改革中失败,能活下来的肯定也有,但是倒下的可能会更多。

当然,很多亏损的企业也不是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但是船大不好掉头,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场暴风雨。

因为拉货的缘故,谭帅周旋在无数的大小工厂之间,他比黎阳从报纸上看到更多,更清楚现在的情况,那么多工厂艰难求生,越来越难,是危险,更是机会。

俩人并肩躺在一起,黎阳又跟谭帅探讨了一下工厂的各种管理模式,以及拖拉机未来发展的方向,说着说着,打了几个呵欠,这雨声太催眠了。

这场暴雨直到第二天才变小了,半夜的时候,谭帅又出去了一趟,黎阳有所察觉,也知道他很快又回来了。

新车棚还挺结实,顶住了这场暴雨,南山低洼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

黎阳想,他们在东区的小屋门槛被垫高了,应该不会再灌水进去吧……

当然就算是进水了,他也回不去,因为南山这条土路已经被雨水给淹了,除非游泳会去,否则只能等积水褪去。

早上又吃了一顿方便面,黎阳往里面打鸡蛋,味道比煮鸡蛋好多了。

这样的天气都得停工,垃圾场那边也没人了,一个个巨大的垃圾像是孤岛一般,在雨中毫无反抗能力。

黎阳和谭帅在南山被暴雨困了两天,再一起回长寻坡时,小巷子里的洪水已经流完了,有人穿着水靴在各家各户门口喷消毒水,也有人在地上撒石灰。

黎阳走到家时,鞋上泥应该有好几斤,他倒是能带的动,就是沉重的泥会自动脱鞋,导致他光着的脚也沾上了不少泥巴。

家里果然没有被淹,只是房顶天窗的边沿有点湿,黎阳看着那洇湿的地方,准备大太阳晒干之后,再用腻子把那里抹一抹。

换鞋、洗脚、刮掉鞋底的泥,正好到了九点整,挂在墙上布谷钟突然动了,中间的小木门打开,里面跳出来一只鸟,同时响起了“布谷,布谷,布谷”的声音。

谭帅看向墙上的新玩意,鸟叫完又缩回了小门里面。

晚点时候,大毛哥俩过来了,听说谭帅要在海城留一段时间,都很高兴,大毛问道:“咱们啥时候去海边?”

黎阳看他,“去海边干啥?”

“去海边卖冰淇淋。”大毛一脸的跃跃欲试,“那里人可多了!”

黎阳没去过海边,但是长寻坡这边的人就很多了,他觉得每天冰淇淋能卖不少钱,没必要大老远跑到那里去。

但是看到他们小哥俩都一脸的向往,他也看向谭帅。

“出去之前,得先开个会。”谭帅这般说道。

“开啥会?”大毛和黎阳同时问道。

黎阳一脸不解,黄立安则扑闪着眼睛捂住了嘴巴。

谭帅看向黎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谭帅这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两天后,黎阳跟着谭帅走进了农机一厂的大门,和一群人坐在小礼堂里面,听机械局的领导讲话,才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会议。

农机厂分家之后,各自进行了深化改革,一厂的机器设备相对落后,买了制造模具的设备,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如意,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工人们为了工厂的未来,从厂长到员工都自动减少工资,只希望工厂能够轻装上阵。

但即便如此,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因为有农机二厂的成功的例子,有人提出要向南方的企业学习,招商引资,但是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机械局的支持下,从银行贷款,想要买新机器……

听到这里,黎阳背脊一下子挺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贷款的新闻就在不久之前,当时他还觉得引资的事情彻底泡汤了,谁知道情况不单没有好转,而且还恶化了。

但是,机械局的领导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情况,只说一切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希望有人能够接手农机一厂,带着所有的员工继续奋斗。

参会的人大约百十来个,有农机厂原来的领导班子,包括分家之后的四个厂长,郑翔开和老厂长也在其中。

更多的是从前跟农机厂没有关系的人,像是谭帅和黎阳。

机械局的领导说的很委婉,但是黎阳听出来了,农机一厂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成了烂摊子,现在要出手卖掉,价高者得之。

但是也有条件,现在工厂里的所有员工不得辞退,银行的贷款要还,还有就是解决农机一厂已经退休工人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