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与一听又高兴了。
应荀:“……”
他在哄小孩这方面果然还得再学习吗?
月考过后就进入十二月了,容爸找了两名资深的养蚕好手在镇上房子一楼开铺了,倒不是让他们养蚕,而是收蚕。他们作为养蚕人,什么蚕丝是最好的,没人比他们更清楚。
冬蚕养的人不多,也不好养,出蚕丝量少而精,卖出去会贵不少。之前北京工厂那边也说过,冬蚕如果质量好,会加价收。
临水村周围三家养冬蚕的人不多,会养的更少,虽请了人,今年的冬蚕也只是试水,出来的蚕丝质量怎么样不好说。
他们在镇上这么着急开铺子,也是为了方便收冬蚕。临水村太偏僻了,这时大家的交通工具是走路,有自行车的少之又少。以镇为中心,一般靠山养蚕的地方到镇上步行就得两个小时以上,再到临水村卖蚕丝,得四五个小时了。
这一来回,还不如等人家来收。
容爸倒是想去收蚕,刚开始时,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可是现在订单越来越多,他一个人也收不过来。想来想去,还是等着别人上门更好。
铺子一开张,就打出价格,特地挂在大门上的,上面写明了一公斤多少钱到多少钱。
刚开始还没什么人注意,一个星期后,大家蜂拥而来。除容家收蚕丝的价格在镇上独一份,也少不得学生的宣传。
镇高中不少学生家里都有养蚕的,一个周天回去,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价格一公斤高达两块左右,谁能不心动。
“怪不得那些人会烧容家的货,这么高的收购价,不是把那些贩商逼上绝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