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A市还未进入高温期,但温润的空气更容易让人烦躁。
十岁的苏葶苈趴在药房的桌子上,百无聊赖地按着原子笔,任由弹出的笔芯戳破白纸,再看着蓝色慢慢渗透进本子里。
作业本下压着的是一张新建成的水上乐园的宣传单。
这个暑假,如果外婆没有住院、爸爸没有被公司掉到外地工作,她也能和小伙伴一起到乐园里去体验冲浪滑梯。
只可惜这些如果通通不成立。
苏葶苈的妈妈是新南医院的药剂师,无处可去的她只得跟着妈妈一块上班。
在医院没有了小伙伴,她甚至无聊到把暑假作业都写完了。
大人们拿着手里的取药单,在偌大的药柜前来回走动,而苏葶苈则悠闲地坐在备用取药窗前晃腿。
药房的左侧是一面备用的透明玻璃的取药窗,只在应急情况下开启。
这面透明玻璃正对急诊科的临时病房。
在这里的病人大多还在观察期,所以病房的门总是敞开着的,以便医生护士们进出。
短短一小时,她看着几个医生进进出出四五趟。
苏葶苈捧着脸嘟囔:“急诊科真的好忙呀。”
过了一会,身穿蓝色工服的保洁员陈大姐推着小板车走到急诊科。
她将小板车停在病房门口,自己走进去拿使用过的空注射瓶。
陈大姐热情随和,和苏妈妈的关系很好。
她的大女儿比苏葶苈大两届,苏葶苈弄丢了音乐课本,后来还是陈姐将女儿的课本借给了她。
医院的清洁工作繁琐又粗糙不得,一天下来,她累得走路都弓着身子。
苏葶苈见了有些心疼。
她犹豫了一会,拉开药房的后门,跑了出去。
苏妈妈只晚了一步,她伸出的手悬在半空中,将要说出口的话被耳边同事的问话打断。
临近下班时间,手上还有一沓取药单让她无暇顾及女儿,反正苏葶苈也不是第一次跟着自己来医院上班,她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这么想着,苏妈妈又低头继续核对取药单。
“陈阿姨,我来帮你吧。”
“哎哟,是小葶苈呀,不用啦,阿姨很快就搬完了。”
“没事,多一个人快一点。”
说着苏葶苈跑进急诊科。
使用过的空输液瓶被小护士们放回盒子里,再堆叠到角落。
没有了药剂的重量,苏葶苈两手一抱轻松地抬起了其中一盒,然后再将它按照盒子的大小整齐地码在小板车上。
这个工作并不复杂,但来回跑了几趟,苏葶苈额前的汗细细密密的。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一声熟悉调侃:“哟,这是谁家的小姑娘,这么小就来帮忙啦?”
苏葶苈抬头,没好气地叫了一声:“小赵医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