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一次,理事柯印华看到名单上面的苏小七(恩华大学),眉头紧皱。
他开口道:“这个年纪太小了吧,还未成年。”
结果旁边一个理事开口道:“不论年龄,就论作品,当初李老的孙子不是更小,老柯,你这个观念落伍了。”
柯印华哼哼两声,看到推荐人,其中一个这个理事,一脸不爽。
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小七不知道这背后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很幸运的没有蝇营狗苟的去参加各种饭局推荐自己,找推荐人,就轻易的搞定了,这也是大学生的好处,同样的事情,如果是社会人,就会难很多。
而且是李鸾亮让他爷爷给打了招呼了,否则去哪里找两个书法协会的理事做推荐人,这种理事一般都是身上还有其他职称,社会地位都不低。
书法协会每年都会吸纳新人,像是大学生这种是比较少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社会人的话就需要有一定的身份了,所有身份中,学生无疑是最占便宜的。
小七觉得自己还是欠了人人情了,很奇怪这种感觉。
就像是自己在姑姑家吃饭,一吃就是高中三年,也是欠着姑姑的,可是毕竟是姑姑,是有一些血缘关系的,可是对书画社的社长,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只是第二次见面,小七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暧昧什么的,对方纯粹就是很无私的帮忙了。
这种感觉总是有点不安,小七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很等价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忙,受人帮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她家一直很穷,她上小学的时候就穷,实际上苏有福和盛娟花两人都是勤劳肯干的性格,这么勤快,家里原本不至于供一个女娃上小学都供不起。
苏有福那时候还很年轻,虽然跛脚,但是并没有缩在古木拉村,很有想出去闯一闯的意思,他自己做了簸箕,坐车到隔壁省城去卖,可以价格高很多,坐最便宜的运输便车,睡最简陋的多人间小旅馆,每次来回一趟,除掉花销,还能赚小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