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活辛苦疲惫但却有奔头。他们都在为了离开这座城市而奋斗着,为自己将来的生活而努力着。
晚上,等他俩都回了家,有时会谈到未来的规划。秦言打算报考同济或是华师大。而贺嘉时则说,他对上哪所大学没有看法,只是希望能学点儿用得上的专业。
7月中旬,秦言填报了第一批次志愿,顺利被华东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录取。而只比一本线高了几分的贺嘉时也填了第一批次志愿,不过没能录上,算是陪了趟跑。
对此,贺嘉时早有预料,等到下旬第二批次报考时,他填了几所上海的二本大学,最后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录取。
赵一鸣算是傻人有傻福,他超常发挥,最后录了北京交大的计算机系。
王丽莉则考入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德语专业。
人人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班里考得不错的好事之徒很快统计出来了毕业生去向。
不出意外,牛超去了清华,而最后代替秦言成为第二名的同学则进了人大。班里还出了南开、天大的、厦大的同学……
与贺嘉时向来不对付的老冤家刘东,则被第六志愿录取,考上了本省的一所二本院校。
没有毕业聚会、甚至没有彼此间的祝福,班群里弥漫着相互芥蒂的尴尬而微妙的氛围。
他们不曾共同为未来而奋斗过,他们只是被困在了同一间教室,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过。
不过,这样也好。
总好过虚伪的寒暄,做作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