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嗓子不舒服么?”
秦霄明知故问,李隆基这只是故意的表示强调而已。
李隆基又忍不住呵呵地笑了起来,差点将米粥都喷了出来。他见秦霄的态度比较坚决,也就不坚持什么了。
二人闷头喝起粥来。
用罢早餐,李隆基将秦霄请到了书房侧室里。这里居然悬挂了一幅大地图,还是新罗全土地地图。
秦霄不由得微微惊疑:现在要画这么一张精细准确的地图,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李隆基看似仓促的从河北道赶到新罗来,却带着这样的地图。莫非,他早就有意要对新罗用兵?这几十年来,大唐就没在新罗驻军了,都是新罗人在自治。虽然新罗人一直很乖的夹着尾巴当大唐的孙子,可终究还是闹出了造反的事儿。这似乎也应验了太宗皇帝当日的预言:这个半岛,始终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李隆基身为大唐的皇帝,看来已经是早有预见和准备了。
李隆基指着地图上说道:“你看。从辽水以南到鸭渌水,都是安东都护府的治下。这里就是昔日高句丽的郭靖,现在共有八十余万百姓,大多是各地迁来的杂胡和原高句丽的臣民;也有汉人,但不多。现在这一片虽然已经被我们大唐打下来了,但要治理,也得费上一番功夫。这还仅仅是一小部分的领土。要想全境评定新罗……估计,极难!”
“光从军事上讲,容易。”
秦霄在位谋事事,给他算起了军事账:“这段日子以来,辽东军跟新罗也交过几次手了。除了当初李楷洛大意失了榆关,其他的仗,都是我们在胜,加起来才一万人,却是纵深杀进了近千里,一路所向披靡,新罗人已经闻风丧胆。虽然眼下高文简集中了几乎新罗全部的兵力据守平壤,但我估计,想要攻下平壤,也最多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办到。”
“辽东军,厉害!”
李隆基啧啧地摇了摇头,轻声叹道:“虽然我这个当皇帝的从来没有亲临战场指挥过作战,但整日里处理一些重大军务,还是明白了一些的。我大唐的军队,历来守强于攻。但是辽东军不同,攻守十分的平衡。滦河谷大捷,土护真河之战,保卫营州、幽州这样的大战,以攻代守,打得很好;夺榆关,下新罗,宛如霹雳闪电,攻势极其刚烈迅猛。想不到你来了辽东不到两年,就让这里的军队发生了这样巨大的转变……帅才,帅才啊!”
“行了,别夸了,我都要飘起来了。”
秦霄笑了笑说道:“为了对抗突厥等北狄人的骑兵,从一开始我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可以与之抗衡。于是辽东军是以骑兵为主战部队,后来又吸收了大量的游牧民族的胡人勇士,战斗力强是应该的。我亲率的虎骑师,包括后来奚族和契丹投诚的骑兵,总数已经不下五万人。这五万骑兵,和突厥最精锐的狼骑师打起来也丝毫不会落下风。而且我们的装备更加优良。甚至还要占优势。另外,就算是步兵,也是装备了驮马的。随时可以长途奔袭或者是冲锋陷阵。反观新罗人,这几十年来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事,就算是再英勇的勇士。骨头也要生锈了。自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唔,军事上有你独当一面。看来问题是不大了。”
李隆基轻皱起眉头,看来陷入深思。悠悠说道:“可是,打仗能赢,这打完仗以后呢?怎么才能彻底解决新罗的问题?总不能今年打完,过个十年二十年,又成现在的老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