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人才,他敏锐地从硝烟散去的空气中嗅到了那一丝残留的火药味儿。

太后和莱国公之间的勾心斗角,范仲淹并不关心。

在他看来,无论是太后得势,抑或是寇公得势,于天下苍生都没有任何额外的好处,只是一场无益又无聊的厮杀。

稳坐庙堂之高的朱紫权贵们,每日不思如何为民请命,反而把生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争权夺利之中。百姓的赋税居然养活了这样一群无用的废人,真是悲哀。

他对此深恶痛绝。

这个时候,范仲淹就无比希望小皇帝能够马上长大,马上亲政,终止这种荒唐有害的斗争。

在这个忠君爱国的儒生看来,皇帝的圣明一定能够扫清一切迷障,还太平宇内一个朗朗青天。

可是至少现在,他还是只能捏着鼻子忍受朝堂上的乌烟瘴气,接受太后和寇公的任命,出任礼部侍郎,并在几个月后的科举考试上担任主考官。

范仲淹因此心怀抑郁,闷闷不乐。

某个休沐日,范仲淹在家中闲坐,品读国语。

拒绝了太后和寇公两党拉拢的他正处于一种被同僚孤立的尴尬境地。

然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范仲淹在家中品读国语,自得其乐。

忽然老仆来报:“老爷,外头有一个宫里的公公求见。”

范仲淹抬头,不禁笑了:“你怎知他是宫里的公公?”

老仆回道:“他下巴光溜溜,面色白净得和面团似的,当然是宫里的公公了。”

范仲淹皱眉道:“我自入京以来,立志不掺和党争。同僚宴饮,我都能避则避。如今宫里出来太监要见我,难道是太后要插手科举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