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她才指挥人把收下来的稻谷放进她家新盖的粮仓,院子的篱笆墙外,已经围了好些人。

“周嫂子,你这粟种卖不卖?”

“二换一行不行?我家两石粟米换你家一石粟种。”

“我三换一,你跟我家换!”

“我也三换一,周嫂子,给句痛快话啊,村长家的都快换完了!”

“行了行了,都别争,三换一的先来,把粟米搬进来我检查!”周嫂子提起嗓门喊道。

这样的事情在今年的相河村里,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当初买到宋家粟种的人家,都遭遇到了这般阵仗。另有一些换到粟种的不是相河村人,但也被人一一找出,去换粟种的人络绎不绝。

恒州北郊,北营的粟米地也是大丰收,袁三郎的嘴笑得都要合不拢了。

他们义成军一向奉行与民休息的策略,税都要得很低,平日更不能扰民额外去征,因此军中粮食紧缺是常有的事。

而今次继小麦丰收后,粟米也是大丰收。

望着几乎要满出来的粮仓。袁三郎好一番感叹。

“督尉,听说相河村那带都在拿普通粟米换良种,咱们是不是也拿些出来,跟周围的百姓换?”跟着袁三郎种地的一名士兵道。

袁三郎一思量,倒也不是不行。

“这还尚未有先例,待我禀报大将军再做定夺。”袁三郎道。

然而他还未出营,一队人马迎面而来。

“参见老将军!”巡逻的士兵见到来人,纷纷单膝跪下,行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