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刘氏又找上了门来。
但这次却不是为了换取物资,而是来邀请姜家人的。
这个邀约倒和如今的天气有关。
原来, 大家伙儿瞧着近日气温骤降的势头,都觉着今年冬天怕是不会好过, 便踅摸着开始准备冬季物资。
但这一准备才发现,如今家家户户只有缺或者非常缺的区别, ‘小集市’里往往只见寻求物资的,往外换物资的却仅有一家,便是之前说过那个青壮组织, 但他们的要价寻常人家哪能换得起?
还有人当场一气之下放言:“老子不换了!往年的棉袄又不是不能穿!”
往年的棉袄、棉被当然能用,若是用久了导致保暖性降低, 弹一弹还能恢复个七八成。但奈何就有人舍不得花这个翻新钱,想着“再熬一年吧!反正还能烧炕,多呆家里不就成了?”,这么一年拖一年地便拖到了现在。
可现在从哪里找人给你弹棉花?又从哪里找人给你卖柴火烧炕呢?
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特别是家中情况不好的弱势家庭更是如此,这些人被逼着第一次考虑起外出寻找物资这条路来。
东、西市他们自然不敢肖想, 没见姜家或齐哥他们也讳莫如深吗?但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刘氏还真想起一个好去处来。
也就是她方才所说的钱货郎家。
原本货郎这等起早贪黑、走街串巷之人,顾客们虽多眼熟, 但若真要问起他们的住所来恐怕都是一无所知的多。
但刘氏又有不同, 只因她曾是钱货郎的“代加工人”。
往日经常带着做好的手帕、香囊等物上门,自然晓得他家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