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给林怀瑾使眼色,怀瑾会意。
“不知阁下哪位?”
那人道:“我乃八王爷府中长史,姓郭,想请贵府李先生跟我们走上一遭。”
黛玉听父亲说过,八皇子和九皇子十分要好,八皇子而今贸贸然请李白过去,会不会是因为那日李白同董三斗酒的缘故呢?
应该不会,黛玉自我否定了这个想法,大家都是宗室体面人,哪里就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闹得满城风雨?
恰在此时,李白回来,将那杏仁豆腐给了黛玉姐弟:“我去去就来。”
说罢,便跟着来人离开。
林怀瑾担忧道:“姐,你说先生不会有事吧?”
黛玉心神不定道:“鱼羹不吃了,咱们先回去找父亲商量吧。”
第24章 黛玉卷(6)
皇帝于上月月初从京中启程南巡,甄家接驾。偶然间听到了金陵城中幼童们传唱的歌谣,觉得甚是朗朗上口,比翰林院那些领着俸禄的饱学之士精心写出的东西都要更好一些,足见写歌谣之人的通身才气。
皇帝前几年时候就听说过此人名号了,一直想找机会见见,这会子得了机会,便叫宣到了跟前。
皇帝见到李白面容举止颇有名士风范,心中喜欢,有心考考这位“高人”,遂道:“听说先生素喜饮酒?”
“是。”
“那好。”皇帝道,“十三皇子去西域时候带了不少的葡萄酒回来,不如爱卿就以这酒为题写一首诗来。”
宫人们将酒壶放在桌案上,李白端起酒杯,尝了一口,果然是西域贡品,再正不过的葡萄酒味道。
他喝一壶,写三行。一首诗写完,已是三壶酒下肚,感觉这笔买卖合适得很,完全忘记了前段时间落水时候,发誓再也不喝酒的事情。
皇帝看了那诗,心中大赞,再问李白家世。李白总不好说自己是穿来的,只说是十二岁那年远行时候摔下了马车,醒来后忘了之前的事情,也不记得父母在哪儿、姓甚名谁。
皇帝心道,李白先生真是个可怜人,难怪人们总说大文豪的身世总是坎坷的,心中对着此人越发怜惜起来。
“太后的生辰马上就好到了,朕想托你帮忙,给太后写个赋。”
这才是皇帝把他招来的真正目的吧?
李白忙起身恭敬应着。
皇帝高兴道:“这么一篇祝寿赋,不知爱卿需得多久?”
李白:“三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