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各家都拿一个方案出来,到时候谁的好用就用谁的。
虽然是这么说,比起预期的,秦国以儒家治国什么的还有差距,但是荀子觉得这其实已经很好了,至少比起原本的毫不接受,到现在的愿意尝试接受,秦国还是迈出了一大步的。
其实荀子的儒和孔子的儒已经有了区别,至少荀子干不出肉切的不正我就坚决不吃这种事情来。
这与其说是礼,不如说是一种病态的矫情,或者说是蛇精病式的强迫症。
荀子是个很接地气的人,可是他也有疑惑:“既然如此,为何偏偏只邀请了我呢?”
秦国本身法家兵家都不缺,如今若是邀请百家,那肯定不单单是儒家,至少道家墨家什么的肯定要有吧?
然而事实是,昭襄王公开邀请的,只有荀子而已。
这个问题还是苏云霜回答:“先生觉得,此时我们邀请别家他们会立刻就答应要来吗?”
别家不好说,墨家反正是和秦国三观不和的。
所以说白了,邀请荀子就是给诸子百家做个榜样,让大家都相信秦国这次是真的要用别家的学说,而不是法家一家独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