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群:朦胧诗和知识分子写作的大本营

江湖与彼岸 灵坡居士 2471 字 3个月前

树才:在“北京诗歌节”第一次相识但没有更多交往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兼具诗歌创作与法语诗歌翻译的双重成就。

藏棣:也是“知识分子写作”和“盘峰论战”的主力。我与他第一次相见也是在芒克兄搞得“北京诗歌节”上,和西川兄一样,北大出身的诗人都洋溢着文人和学者的气质和风度,令人心生好感和亲切感。而他的高产特别是诗集《诗歌植物学》,以诗歌语言开放性和实验性著称,通过植物意象隐喻人与世界的关系,令我印象深刻。受他启发我写了组诗《动物世界的人类学》。

之后同在小诗弟伐柯拉的“边缘诗群”里时常看到他发的对当下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性和嘲讽性. 图文,令人心领神会……

北大诗人群星最早知道的老木(但未有交往),与海子、西川、骆一禾并北大四才子”。现只幸存西川,想他应不胜孤独和悲凉!

老木主编的《新诗潮诗集》承上启下,影响深远。1989年秋流亡巴黎,2014年,老木成了巴黎街头的流浪汉,且精神失常。 2016年回国定居桑梓萍乡,2020年11月27日,猝然去世,令人不胜唏嘘……

还有戈麦与西渡两位我也早闻其名但遗憾没有见过面。

戈麦的诗歌以智性想象为核心,语言实验与超现实手法探索现代汉语表达边界,主题涵盖青春、死亡、伦理反思等。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年仅24岁。

西渡作为诗人和批评家,其作品以语言实验和先锋性表达著称,与戈麦的创作理念存在共鸣。

北京还有一位与我同一茬的独行侠莫非兄更失之交臂。

《海子和顾城及“诗人之死”现象》

顾城和海子分别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换来“盛名”和接近“永恒”,但却都付出了年青鲜活的生命代价!海子之死让他如日中天,顾城之死则跌落神坛。

虽然这两位“天才诗人”,生前我都未见过,但海子和我是同代诗人,1988年他的卧轨自杀与1989的那场洪水对我的精神打击和震撼同等重要一一也是我1990年投身商界转身世俗生活的转捩点。所以1992年顾城杀妻自尽时,我在大连搞了一场“诗人之死“的系列行为广告活动,借此纪念所有夭折(无论自杀或他杀)的诗人之死包括大学时代最喜欢的外国诗人如雪莱、拜伦和济慈,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叶赛宁、裴多斐、兰波及波德莱尔等我曾经喜欢过的“英才早逝”的诗人们!

(https://www.mbaoga.cc/70827_70827751/90899363.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