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又拿起朱砂,在“七月”旁画了一簇火焰,红得耀眼:“七月流火,对应076。等开春后,咱们把密押的法子教给各家票号,再一起推活期存银,到时候,平遥的票号生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雪还在下,汇通票号的灯烛依旧亮着。苏半城坐在案前,一张一张地画着密押图样,桃花、火焰、菊花……每一朵花都带着朱砂的红,映在他眼底,像极了春日里即将绽放的希望。老周看着东家的背影,突然觉得,这雪夜似乎也没那么冷了,仿佛已经能看到开春后,百姓们背着布囊,欢欢喜喜地来汇通存银子的模样。
夜深了,雪渐渐小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竹纸上,与灯烛的光交织在一起。苏半城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走到门口,推开大门。雪已经停了,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白,踩上去“咯吱”作响。远处的古城墙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近处的树梢上挂着雪,像开了满树的梨花。
他深吸一口冷空气,觉得脑子清醒了不少。他知道,推密押、办活期存银,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日升昌可能会反悔,其他票号可能会观望,百姓可能会怀疑……可他不怕。平遥的晋商,靠的就是敢闯敢试的劲头,从走西口到做票号,哪一步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回到屋里,苏半城把那些牛角印重新装进青布囊,系好麻绳,放在抽屉最里面。然后,他拿起那张写着“三月桃花=035”的竹纸,仔细折好,放进怀里。这张纸,不仅是密押的图样,更是他对汇通未来的期许。
老周已经趴在账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算盘。苏半城走过去,拿起一件棉袄,轻轻盖在他身上。然后,他重新坐回案前,点亮一盏新的牛油灯,开始写写给各分号的信,告诉他们密押的法子,让他们提前准备,等着开春后推活期存银。
灯花“噼啪”一声,溅起一点火星。苏半城望着跳动的灯火,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仿佛看到,开春后,平遥的街上,汇通票号的门前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拿着银子来存,商户们拿着汇票来兑,而密押的暗记,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守护着每一笔银子的安全。
窗外,月光更亮了,照亮了厚厚的积雪,也照亮了平遥古城的每一条街巷。汇通票号的灯,还在亮着,像是这古城夜里最亮的一颗星,指引着晋商票号的新方向。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苏半城早早起了床,刚洗漱完,就见日升昌的李掌柜亲自来了,还带着一坛汾酒。
“苏东家,昨天管事回去跟我说了活期存银的事,我琢磨了一晚上,觉得这法子好!”李掌柜一进门就笑着说,“密押的法子,我们借了,活期存银的事,我们日升昌肯定跟你们一起做!这坛汾酒,是我特意带来的,咱们喝一杯,算是定了这事!”
苏半城笑着接过酒坛:“李掌柜爽快!来,咱们进屋喝,顺便把密押的法子跟您细细说说。”
两人进屋坐下,苏半城取出牛角印和密押图样,一一讲给李掌柜听。李掌柜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出纸笔记录。讲到“三月桃花=035”时,李掌柜忍不住赞道:“苏东家,您这心思真是细!用花草对应月份和数字,好记又好认,比咱们之前想的法子强多了!”
喝着汾酒,聊着票号生意,两人越聊越投机。李掌柜说:“苏东家,我看这活期存银,不仅咱们两家做,还得让其他票号也一起做。咱们平遥的票号,要是能团结起来,一起推这两样事,将来肯定能跟京城、上海的票号比一比!”
“李掌柜说得正是我想的。”苏半城放下酒杯,“等过几天,我就去联络其他票号的东家,咱们一起商量,把密押和活期存银的事定下来。”
李掌柜听了,高兴地举起酒杯:“好!苏东家,我敬您一杯!我相信,有您这好法子,咱们平遥的票号,肯定能越来越红火!”
两人碰了杯,一饮而尽。汾酒的醇厚在嘴里散开,暖到了心里。苏半城望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从这个雪夜开始,平遥票号的历史,就要翻开新的一页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苏半城忙着联络平遥其他票号的东家,把密押和活期存银的事跟他们一一说明。有的东家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担心现银不够,担心百姓不接受,可听苏半城详细解释了分号拆借的办法,又听李掌柜说日升昌已经答应一起做,也都渐渐松了口,纷纷表示愿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