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平遥的十几家票号东家聚在汇通票号,一起商量密押和活期存银的事。苏半城把密押的图样和牛角印拿出来,给大家一一展示,又详细说明了活期存银的规则和分号拆借的办法。
“诸位,咱们平遥的票号,靠的就是互相扶持。”苏半城看着大家,声音诚恳,“现在外面的票号生意越来越难做,洋人也开始在上海、天津开银行,咱们要是不革新,不团结,迟早会被淘汰。密押能防假票,活期存银能拉来百姓的银子,这两样事,只要咱们一起做,肯定能让平遥的票号生意更上一层楼!”
“苏东家说得对!”一位姓王的东家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法子好,咱们就一起做!”
其他东家也纷纷附和,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开春后,各家票号一起推广密押制度和活期存银业务,利息统一定为月息一厘,分号之间互相拆借现银,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挤兑风险。
散会后,苏半城送各位东家出门,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开春,等着平遥的票号生意迎来新的生机。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平遥古城张灯结彩,街上挤满了人。汇通票号的门前挂起了两盏大红灯笼,灯笼上写着“活期存银,随存随取,月息一厘”十二个大字,格外醒目。
不少百姓围在门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随存随取?还有利息?这是真的吗?”
“汇通票号是大票号,应该不会骗人吧?”
“我家里有几十两银子,要是真能存这儿,还能生利息,倒是挺好的。”
苏半城站在门口,亲自给百姓们解释:“各位乡亲,咱们汇通的活期存银,是真的随存随取,只要拿着存票和你们的印鉴,随时都能来取银子。月息一厘,存满三个月,利息还能多算半厘。大家要是不信,可以先存一点试试。”
第一个来存银子的是卖醋的王掌柜,他背着一个布囊,里面装着五十两银子,走到柜台前,把银子“啪”地放在柜上:“苏东家,我这五十两银子,今天存,明天能取吗?”
苏半城笑着点头:“王掌柜,当然能取。您看,这是活期存票,上面写着您的名字和存银金额,还有咱们汇通的‘晋月’印章,您拿着这张票,再带上您的印鉴,明天来取,保证能取到银子。”
王掌柜接过存票,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上面的印章,放心地笑了:“好!苏东家,我信您!这银子我就存在这儿了!”
有了王掌柜带头,其他百姓也纷纷上前,有的存十两,有的存五两,还有的存二两、一两。柜台前排起了长队,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老周在一旁记账,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苏半城站在门口,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密押和活期存银,不仅能让汇通的生意更好,还能让百姓们得到实惠,让平遥的票号生意越来越红火。
夕阳西下,街上的灯笼亮了起来,红彤彤的,映着雪后的古城,格外好看。汇通票号的柜台前,还有百姓在存银子,伙计们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与街上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祥和的画面。
苏半城走进屋里,拿起案上的密押图样,看着上面的桃花、火焰、菊花,又看了看账本上不断增加的存银数字,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平遥的票号还会有更多的革新,还会走得更远。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汇通,守护着平遥的晋商生意,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