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恢复生产与技术需求

铁水像一条火龙从熔炉里倾泻而出,浇入砂型的瞬间,冒出刺眼的白光。李建国举着红外测温仪,大喊:“1378℃!刚好在误差范围内!”

第一炉铸件冷却后,林建军亲自用硬度计检测,HB270!比预期还高10个单位!他又拿起放大镜检查内部结构,石墨呈细小的球状均匀分布,没有气孔和裂纹——成功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响起:

【“球墨铸铁齿轮”试制成功,工艺稳定性达90%(合格率从30%提升至92%),齿轮寿命提升至200%,完全满足农机生产需求,触发“厂级技术革新奖”,厂长刘建国批示“立即批量生产,优先保障农业订单”。】

消息传到厂长办公室,刘建国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得在屋里转圈:“好小子!林建军真是咱们厂的福星!这一下,咱们的农机订单不仅能按时交,还能比别人的耐用一倍,以后国家的重点项目,肯定优先给咱们!”他当即拍板,给技术科记集体一等功,林建军个人记特等功,奖励细粮票50斤,布票10尺。

林建军把大部分奖励都分给了徒弟和技术科的同事,自己只留了10斤细粮票——苏岚最近总说林卫国长得慢,想给他蒸点白面馒头补补。“这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他看着徒弟们兴奋的脸,“下一步,咱们优化热处理工艺,争取把寿命再提高50%,让农民兄弟用着更省心。”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车间的庆功声中响起,带着更广阔的视角:

【“球墨铸铁工艺”的应用,使轧钢厂农机齿轮产能提升300%,单位成本下降40%,被纳入“国家农机配件标准”,向全国推广,宿主获“农业技术贡献”隐性积分100点,可兑换“农机维护手册”(含常见故障排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阎埠贵正在给大儿子阎解成收拾行李——阎解成凭着林建军给的复习资料,考上了农机厂的学徒,今天是第一天上班。老头拿着儿子的工装,眼里的笑意藏不住:“解成,到了厂里好好学技术,多向林科长请教,你看人家,年纪轻轻就解决了国家难题,这才是真本事!”他特意把林建军奖励的细粮票分了两斤给儿子,“带过去,跟师傅们处好关系,别丢爹的脸。”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公告栏看到林建军的名字,脚步顿了顿。他现在已经是汽修厂的技术骨干了,能独立修理解放牌卡车,工资涨到了28块,上个月还把母亲接到了厂里的家属院。听到林建军又攻克了技术难题,他心里既佩服又踏实——当初听林建军的话,踏实学技术,真是走对了路。

秦淮茹在生产队挣工分,听到有人说“轧钢厂的齿轮能用两年”,心里也松了口气。她现在负责给生产队的拖拉机加油,以前三天两头要换齿轮,耽误农活,还总被队长骂。“要是真能用两年,我也能轻松点了。”她摸了摸棒梗的头,孩子最近在学校得了“劳动小能手”,比以前懂事多了,再也没吵着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