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能在殿试之内应答者,都是大晋往后的朝臣。或是大权在握,又或是官微言轻,都该有为官的规矩。而为官者当以铜镜,正衣冠;能名志勇,能控喜欲;更能借势而为,为朝廷效力。

果不其然,他没有猜错皇帝的意思。他没有抬头直视龙颜,列座的与他一样,都是垂着脑袋,故而都没有看其眼中一闪而过的赞赏和嘴边的笑意。

“倒是有所见解”皇帝声音并没有太大的起伏,让人根本听不出异样:“坐下吧”

他们没看见没听出异样,但不代表挨着跟前伺候的侍官没看见。见皇帝的神色,他便心中一动,不由得想起这新晋的会元的来历--眼中登时一亮,贫困出身,这样的人才比起那些个权贵家中的更容易结交。

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说好听点是天子近臣,说难听点那就是个伺候人的奴才。眼下皇帝岁数渐大,青年才俊,能结交的自然不会放过,毕竟对方能得陛下心悦的,少不得殿试三甲中,当有一席之地,就是不知是探花郎还是榜眼,侍官为此留了心眼了。

陶家兴坐回椅子上的时候,不由得松了口气。他也不知自己方才表现是否妥当,但私以为已经全力以赴,故而没有遗憾,因此发自心底的袒露平静,恰恰与另一位立手而答,数次错漏字眼的贡士相成对比,叫龙椅上那位看了去,经不住点了点头。

继陶家兴后,皇帝又提了几人作答,回应的倒是中规中矩,但侍官知道,这些人在陛下心中其中与那位会元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的。只见到后头皇帝已经没有耐心听下去,最后一位时,皇帝甚至闭上眼小憩。

下头久久未听动静,又不敢抬头看,只能硬着头皮站着,待人清醒过来,那位贡生已经吓得起了一身冷汗。还好侍官懂事,打了圆场:“眼下各位贡生已然答完,此次殿试便到此为止,诸位且都随着上官回去,以待张榜。”

有人欢喜有人忧,总归他们已经尘埃落定,无能为力了。成或不成全凭皇帝的主意。

皇榜是于三日后颁布的,陶家兴自己没能挤进去,还是听着国子监的同伴前来告知他自己得中状元。那一刻的天旋地转,即便是心智稳重的他,也不由得喜上眉梢。

那位同窗抬手恭喜道:“陶兄雄才伟略,还望往后多多眷顾兄弟。”实则他也高中了。不过比起陶家兴的状元郎之位,还是逊色太多。

“好说”陶家兴还礼。

旧友同窗,往后也要同在朝堂供事,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况且,他自然感念对方此趟的帮忙。

皇榜粘出后,皇帝下令摆琼林宴,并宣新科状元入大内参拜。这是大晋朝的规矩,新科状元得住要再入皇宫,叩谢天恩。这无疑是让人艳羡的,但更要紧的还是,新科状元可以朝皇帝许个不大不小的愿望--只要皇帝觉着不过分,多都会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