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的工具好弄,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镰刀的雏形了,墨斗只需要照着现代的图样,依据古人的身材进行等比的改良就行……而播种的话,墨斗还记得汉代有一个叫耧车的东西,百度上的图片也非常地清晰明了,墨斗将图纸描摹到纸上,然后一头扎进了化肥的研究之中——除了提高耕种面积,提高粮食亩产量也是极其有效的手法。
这时墨斗就非常感谢阿土之前所做的贡献了,有了之前的一些数据,他至少能伪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实验过程。
是的,没错,墨斗是要伪造一个实验过程,而不是顺着阿土的实验继续进行下去,因为他早就知道粪肥的配比以及发酵技术……但是墨斗就是不想直接拿出来,除了不想太过显眼惹人注意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想要为后人留下实验的资料,引导后世一个探知的精神,缺乏科研精神是后世所有人的痛,墨斗想趁着时间还早,经历留下一个科学的探究以及发明精神。
不过现在时间来不及了,十年之内秦国就将一统天下,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打基础,根本没时间等一季一季的实验成果。
依照阿土之前的成果,他所实验的庄稼叶片上并没有病斑,除了焉了一点之外一切安好,就是活不到最后,后来他们把植株连根拔起时才发现,它们的根全烂了……
其实这种现象叫做烧苗,当粪便直接被埋到土里当作肥料时,长期的浇水会让粪便开始发酵,然后产生大量的热量,将苗根活活烧死,而应对的方法则是提前将粪肥发酵。
其实在墨斗的引导下,阿土已经在开始尝试这项工作了,但是进度实在太慢,毕竟发酵是门技术活,里面涉及到时间,地点,温度,水量甚至是发酵的形状,阿土连时间都没探索完,更加不要说其他的各项条件。
而实验数据伪造到这里也陷入了僵局,无中生有这种事情难度系数太高,墨斗又不是农林大学毕业的,不可能预料到植株对不同肥料的反应……
于是,墨斗借鉴了某位数学伟人的做法,他在一大沓纸中抽出一张来,以及其遗憾的口吻写道:“然纸数不足,剩下之数无法一一列明,故吾唯直言结果……”
然后,从‘发酵需一月有余’到‘待肥腐熟后,需堆肥压紧,以利于保肥’,墨斗将所有的发酵条件都挤到了小小的一张白纸之上,真的给人营造出了一种他还真没多余的纸好写数据的感觉……
墨斗简直就想给机智的自己点个赞!
他还在最后鼓励人们可以试试重现整个实验过程(重现个毛啊!),简直不要脸至极……
埋头整理了一天的墨斗兴致冲冲,他连忙出门打算去阿土那里先发酵个一堆土来试试水,迎面撞上了正欲进门的伞。
墨斗被伞给撞地往后退了三步,他捂住发酸的鼻子问:“怎么这么急,伞可是有何急事?”
平时小心翼翼的伞的此刻一点都没有撞到了墨斗的恐慌感,他的眼睛都在发亮:“师傅,我造出来了,琉璃终于没气泡了!”
!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跟墨斗的投机取巧不同,伞几乎是承包了秦国所有的玻璃产业可是真的是靠着失败和经验一步步研发出来的。
不止如此,伞要比墨斗想象的要优秀地多,他掏出好几块颜色不同的玻璃,一脸兴奋甚至可以说是痴迷道:“我还发现,加进去不同的东西,或是用不同的压力,琉璃会有不同的颜色,师傅这可真是太神奇了。”